(新中国70年)人物志:“不见外”的“老外”潘维廉:向世界讲述真实中国
福州9月1日电 题:“不见外”的“老外”潘维廉:向世界讲述真实中国
记者 杨伏山 林春茵 黄咏绸
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,这些年你热情地为厦门、为福建代言,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,这种‘不见外’我很赞赏。”今年2月1日,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给厦门大学外籍教授潘维廉的一封回信中,如是称赞。
图为潘维廉在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与村民交谈(中)。朱庆福 摄2018年年底,潘维廉的新书《我不见外——老潘的中国来信》(中、英文版)首发。该书精选作者30年间47封写给美国家人朋友的私人信件,从一个长期在华生活的外国人的独特视角,记录和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变革。
潘维廉与中国的缘分,要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说起。他回顾道,那时,他被派到台湾,对海峡对岸的大陆产生了兴趣;他还将在台湾出生长大的美国妻子苏珊娜带到了大陆。
1988年,潘维廉举家来到厦门,一住就是31年。如今,潘维廉是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,成为中国高校最早引进的MBA课程外籍教师之一、福建第一位获得在华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、“厦门市荣誉市民”,曾获得中国“友谊奖”。
潘维廉在《我不见外》读者见面会。张斌 摄“别叫我老外,我是‘老内’。”62岁的潘维廉幽默、风趣,“我们见证了中国经历的前所未有的变化,从某些小方面来说,我们甚至也参与了这些变化。”
1994年,他的朋友质疑中国“靠海有发展,内地没发展”。他决定亲自走一走,“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”,遂一家子自驾环游中国。
不久前,潘维廉刚结束第二次自驾环游中国之旅。这是25年后潘维廉“重走”中国城市和乡村,全程31天,行进上万公里。
25年前,他到兰州,在兰州最好的宾馆住了三天三夜。但在此期间,两天两夜停水停电,他一家住在24楼,每天回酒店都苦不堪言。
潘维廉与中国村民微信加好友。朱庆福摄这次重返兰州,他问当地人:“你们还停水停电吗?”当地人说:“怎么会停水停电呢?”
此行到达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,村民徐立道告诉潘维廉,他是1949年以来第一个到村里来的“老外”。在这个偏僻小山村,潘维廉发现,不但有水泥路、好房子,还有电和网络,老农都在用微信和淘宝。
潘维廉犹记得,初到中国时,他曾骑自行车来回3个小时,跑到厦门湖里的免税店买蛋黄酱。而今,厦门有沃尔玛、家乐福、麦德龙等许多大型购物场所,“我们能够买到过去极度渴求的外国食品和产品,尽管我们现在基本只吃中国食物了”。
潘维廉原以为,中国要用五六十年甚至七八十年才会发生大变化。没想到,仅仅25年,他就看到了中国的巨变,“中国最大的变化是道路好太多了,另一个巨变是绿化多了”。
潘维廉25年后重走中国,感受乡村巨变。朱庆福 摄作为“不见外”的“老外”,潘维廉深知西方对中国的偏见,由此热衷于做这片土地的“代言人”,希望让西方人更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。
目前,他已著有《魅力厦门》《魅力福建》《魅力泉州》等书,正策划出版“老潘看中国”丛书。他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中国“代言”,为福建的厦门和泉州、上海的松江区等多地获得国际花园城市金奖出力。
让潘维廉高兴的是,他那些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出国的许多学生已经回到中国,取得了很大的成功。“中国一定会强盛起来的,我早就告诉过你了!”(完)
责编: